01 聰明的人,以不變應萬變;愚昧的人,心浮氣躁,惶惶不可終日。 《莊子·齊物論》里寫道:“形固可使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”真正有大智慧的人,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,物我一體,物我難分。不管世界萬物如何變幻,心始終是安靜的,看似一動不動,又能審時度勢,把握時局的發展。 02 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。一個小和尚在禪房里打坐,忽然聽到了窗外的蟬鳴,他拼命讓自己安靜下來,可是蟬鳴的聲音越來越大,他終于坐不住了,站起來,走到窗臺前,大聲呼叫,驅趕樹上的蟬。蟬飛走了,禪房變得安靜了。隔一會,蟬又飛回來了,拼命嘶鳴。小和尚心神不寧,再次驅趕。如此反復,折騰了半天,結果還是無法安靜下來。 第二天,小和尚問師傅:“師傅,禪房外有蟬鳴聲,如何才能把蟬趕走呢?” 師傅說:“不需要趕走蟬?!?/p> 小和尚不解:“不趕走蟬,我換一個地方打坐去?!?/p> 師傅說:“不需要換地方?!?/p> 小和尚生氣了:“師傅,你這是在戲弄我,還是在嘲笑我?” 師傅笑了:“你應該趕走心中的蟬?!?/span> 小和尚琢磨了很久,忽然頓悟。再一次走進禪房,小和尚真的能夠靜心打坐了。窗外依舊有蟬鳴聲,聲聲入耳,但已經無法干擾小和尚了。 很多時候,我們總是感覺到不安寧,不是日子過不下去了,也不是走投無路了,而是心中有煩惱,有嘈雜的聲音。一陣風,一陣雨,一陣汽笛聲,一陣腳步聲......都可以傳入到耳朵里,都可以擾亂思緒。
03 老子說: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于道。” 做人,應該心懷善良,積極幫助別人,但不索求回報。把自己的好位置,讓給別人,體現的是自己的高尚,也會成就優秀的自己。 與人爭執,是一個人的本性。人在社會上混,誰都不愿意輸,誰都想成為人上人。有大智慧的人,把“輸”當成一件平常事,把“贏”當成一件意外的事。 現實生活中,越厲害的人,越低調,越安靜。在任何場合,把自己當成一個“旁觀者”,把一切都置之度外,才能夠洞悉到一切。一個浮躁的人,總是把自己置身在當前的環境之中,反而會迷失自我。 在生活中,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:一個開車的人,遇到了擁堵的路段,就煩躁不安,猛按喇叭,惹怒了前車的駕駛員,兩個人下車理論,還動手打架,結果兩個人都被帶到了派出所,耽誤了時間,還得到了應有的懲罰。假如開車的人,耐心等待,擁堵的路段隔一會就過去了,如果車里放一點輕音樂,那么堵車也會變成一段獨處的好時光。 一個人,不爭,就贏了;拼命爭執,就輸了。學會讓步,自己才會活得從容自由;懂得退步,也是“以退為進”。 04 “心靜如水”,動中有靜,靜中有動,看似一動不動,其實一切都在把握之中。 水是干凈透明的,心如水,總是能夠透過事物的表象,看到事物的本質。很多人,總是“知其一不知其二”,有大智慧的人,“揣著明白裝糊涂”,看透了一切,但裝糊涂,總是能夠把握先機。 一條河流,遇到了堤壩,河水憤怒了,猛烈地沖擊堤壩,結果徒勞無功。當河水放棄了沖擊堤壩的想法,慢慢往上漲,悄無聲息地漫過了堤壩。原來,放棄,也是一種進步。 學會了沖刺,固然難能可貴,但是有些事情,沖刺是沒有結果的,只能慢慢來。就像水流一樣,遇到懸崖峭壁,就猛烈俯沖,遇到高山和堤壩,就慢慢上漲,看似無形,卻最有形;看似無力,卻最有力。 古人說:“水低為海,人低為王?!币粋€人,放低了姿態,別人的智慧就像流水一樣,慢慢涌進生命里來;大地最低的地方,就是大海,成為了百川的歸處。 能夠做到心靜如水的人,其實是包容了萬物,心如大海一樣寬廣。世界萬物,都在心中,那么做任何事情,怎么會沒有把握呢? 05 做人,如水一般,干干凈凈,身正不怕影子斜。只要守住一顆干凈的心,哪怕被污染了,經過一段時間之后,還是會真相大白,回歸到干干凈凈的狀態。只有內心有污點的人,才“跳進黃河洗不清”。 水,只有在安靜的時候,水中的雜質,才會慢慢下沉;人,只有安靜的時候,心靈深處的煩惱,才會慢慢從生命里消失。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得好,可是到底什么樣的日子才算好,卻沒有人說得清。有人說:“腰纏萬貫就是好日子?!庇腥苏f:“地位顯赫就是好日子?!庇腥苏f:“住在北上廣深,就是好日子?!边€有人說:“有一座小院,有錢花,有人陪,就是好日子?!?/p> 其實,真的幸福的日子,不需要刻意去創造,只要心安了,好日子就來了。詩人蘇軾說:“此心安處是吾鄉?!碑斈愕男陌察o下來,你就的生命就回歸到了某個原點,就徜徉在故鄉的懷抱里了。 “心靜如水”,才是人生大智慧,看起來很難做到,其實也很容易做到。放下心中的雜念,用心生活,用心洞察身邊的一切,心安了,福氣就來了。 作者:布衣粗食。 關注我的文字,走進你的心靈。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