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友蘭在美國讀書研究時本來就是以研究人生哲學問題起家的,而當他回國后轉而全力以中國哲學的人生哲學為哲學研究的主題時,對于他所具有的豐富西方哲學素養而言,勢必引起哲學及哲學方法的嚴厲沖擊。如何調節東西兩系統的哲學及哲學方法,是馮友蘭一生的核心課題?!恶T友蘭論人生》正是這種調節下的產物,無疑,本書證明了他的努力相當成功。
《馮友蘭論人生》總共分為四輯,既有討論人生重大問題的篇目,比如“論悲觀”、“輪信念”、“論主客”等;也有涉及到教育以及地域問題的“本省人與外省人”、“大學與學術獨立”;還有論述人所必備的道德修養的,如“行忠恕”、“尊理性”以及“為無為”等。本書是作者將“人生哲學”通俗化的一種偉大嘗試。
馮友蘭,字芝生,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人。1918年,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,1924年,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,回國后,歷任清華大學教授、哲學系主任、西南聯合大學教授、文學院院長。著有《中國哲學史》、《中國哲學簡史》、《中國哲學史新編》、《貞元六書》等。
共計0條
書籍信息
作者: | 譯者: | 版權方: | 出版社: |
出版年: | ISBN: | 紙書價: | 大?。?/td> |
分類: |
寫點評